欢迎访问黑料吃瓜网

10年专注吃瓜

吃瓜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您的位置:首页>>最新吃瓜>>正文

最新吃瓜

中美浮梦录︱大门口的囚犯(二):金山埃仑岛上的我国移民

发布时间:2025-05-13 点此:172次

今日,埃仑岛上最重要的通勤码头仍在阿亚拉湾,即1775年阿亚拉舰队抛锚驻守之地。从这一码头搭船,到对面蒂伯龙的码头只需求几分钟,到三藩码头则需求二十分钟。
从三藩到埃仑岛,每天有三四班渡轮,途中能够望见魔鬼岛监狱和金门大桥,这两个地标修建都是在1910年到1940年间,也便是埃仑岛移民拘留所拘押华人移民期间,修成的。当移民们终究获准离岛时,他们或许会看到花旗国修建史上这绚丽的一页。
在阿亚拉湾码头下船后,沿着环岛公路,步行半小时左右才到移民拘留所。不过当年的移民倒不用走,由于船舶直接在拘留所边上的“我国湾”(China Cove;后又称为温思露海湾,即Winslow Cove)抛锚,移民经过细长的栈桥就能够直接进入拘留所了。现在,那座栈桥早已云消雾散,只剩下一口从前面临栈桥和海湾的自在钟。这口铜钟铸于1910年,即拘留所正式发动的年份,也是万里之外的大清国覆亡之前一年。
埃仑岛移民拘留所前从前面临着栈桥的铜钟
大门口的陌生人
拘留所建在一个山沟地带,东西高、中心低缓,北方开口对着海湾。首要修建包含正对海湾的行政大楼、行政大楼背面的坐落西侧山坡上的二层的木制拘留营房(detention barracks)、行政大楼侧对面的坐落东侧山坡上的二层的木制医院、行政大楼周围的锅炉房、12所移民官员及其家族的小别墅、洗衣房、淡水储水罐等等。
这些修建大部分由加州修建师沃特·马修斯(Walter J. Mathews)规划和监督施工,1905年起开工建造,1908年建成,但因资金困难,拖到1910年才正式启用。
美国国家前史地标查询委员会1997年所制作的拘留所地图,地图的左上方是正北方向,右下方是正南方向。图上标号01为行政大楼,02为我国湾码头,317是拘留营房,314是锅炉房,316是医院;现在的大门坐落318(地毯商铺)和313(骡马谷仓)之间。现在行政大楼和编号F2-10的移民局作业人员及其家族寓居的小别墅都已彻底不存,行政大楼毁于1940年的一场大火,小别墅群则毁于1971年的一场火灾演习。 来历:美国国家档案保藏1998年1月美国国家前史地标查询报告之附图
美国国家档案馆中的埃仑岛拘留所全景相片,大约摄于拘留所刚刚发动的1910年左右,由于山坡上的移民局职工的家族楼没有建成。相片上停在我国湾的船舶、栈桥、行政楼(中心的修建物)、拘留营房(最右边的两层修建物)、拘留营房后的水塔、西面山坡上的医院、近景的带有高高烟囱的锅炉房,尽收眼底。近景处的钢丝环绕的栅门周围的土路,便是今日修建的环岛公路的一部分。 来历:美国国家档案馆,相片编号23658-2011-003_a
现在拘留所博物馆的正门
多年从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我国史教授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1937–2006)写过一本书,叫做《大门口的陌生人》(Strangers at the Gate),讲的是1839年到1861年之间华南广州一带的中西磕碰的故事,“陌生人”指的是英法美等国的西洋人士,“大门”比方的是大清国的国门。从这个视点来看,华人移民进入三藩的埃仑岛拘留所,恰恰成为了美国大门口的陌生人,更是大门口的囚犯。偶然的是,埃仑岛也正好与伯克利隔湾相望。
医学查看与移民质询
除了行政大楼,拘留所最重要的修建便是二层的木制拘留营房了,营房的正门朝北,由于山坡的联系,需求沿着台阶才干进入。
依照移民局本来的规划,日自己住一楼,男人在东侧,女人在西侧;我国人住二楼,男人在东侧,女人在西侧。欧洲移民与亚洲移民分隔,并且他们并不需求在此处停留多少时刻即可入境。
跟着亚洲移民人口的增多,男性移民住在拘留营房,女人移民和孩提则搬到了行政大楼的日子区中。男性寓居的拘留营房中,上下两层都有一间大屋子是住我国人的,其他的亚洲男人则住在别的的房间里。
拘留营房
拘留营房是木制的,与之前我国移民在三藩码头寓居的木制小楼用料相同,所以移民们照常称号之为“板屋”。板屋的宿舍内都是三层床铺,依照支撑床铺的钢管组核算的话,每一组左右都是上下三个床铺,每层的两个床铺简直是直接连在一同的,而各组之间相隔也很小,所以毫无隐私可言。就人数而言,拘留营房一般都有200到300名我国男性寓居,住在行政大楼日子区的有30到50名我国女人及其未成年子女。
板屋一开端的规划没有考虑防火通道和防火设备,一切的窗户也都无法翻开,所以在启用后不久官方就不得不着手进行消防改建作业。板屋后边是铁丝围栏,住在里边的人只要十分有限的活动内容,例如了解移民问询程序、与牧师说话、赌博和固定室外活动。整体而言,与一座监狱没有多大差异,移民们爽性就管它叫“监牢”。
1910年拘留营房二楼我国男性移民寓居的宿舍,右上方舱位上坐立的男人还藏着长长的辫子,房间内暴晒的衣裤、床铺下的洗脸盆等清晰可见。 来历:加州州立公园;《埃仑诗集》[第2版]第23页插图
1910年我国移民的餐厅,墙上贴着三张中文告示,其间两张内容相同。公告都是讲“西人叮咛”的规则,包含:每个长桌坐32人,分四组,每组坐8人;以及饭菜限制、不行再加。公告最终有“诸君见谅、不得有违”或许“诸君见谅,特此公告”之字样。从相片来看,每组的确是8个碗,1只勺子,每16人一个茶水壶。从相片上的水壶和瓷碗的数量来判别,这个房间整好包容200人就餐(美国国家档案馆保藏相片)。从其他的一些相片来看,就餐时刻该餐厅十分热烈,也十分拥堵。
移民进入拘留所今后,首先要承受医师的包含抽血化验和粪便化验在内的严厉查看,关于体内有寄生虫的、沙眼、肺炎、梅毒等等之人,即行以严峻流行症为由进行遣送,这也是美方移民官遣送华人移民的首要手法之一。
在1910年之前,尽管美国对华人移民的查看也十分苛刻,遣送份额甚至在1902–1903年高达31.6%(1628名我国人中516人被遣送),可是沙眼之类的并不会作为遣送的理由,而1910年之后此种医学查看变得更为苛刻。
从营房的题壁诗中,咱们得知对华人的查看包含从耳朵和面部抽血以检测勾虫等项目,这让不少人感到十分惊骇。这些医学查看看上去十分“科学”,关于卫生习惯不良的人如同也是件“负责任”的事,可是相同登岛的欧洲移民却不用饱尝这样的惊吓,对他们不过是看看五官之类的官样文章,所以我国人之种种受辱,自不待言而知矣。对此,有华人移民在拘留所板屋题诗说:“详恨番奴不奉公,频施苛例逞英雄。凌虐华裔兼背信,各样独裁验勾虫。”
埃仑岛上对华人移民小孩的医学查看 来历:美国国家档案馆保藏相片,编号90-G-124-45
移民们对日子在这座孤岛上以及蜗居在监牢一般的板屋中的日子,自是十分不满,三藩的华人社团也期望移民站能够从头迁回三藩市。1910年,三藩的中华会馆(系我国在美总会馆)和中华总商会派代表前往华盛顿特区,企图劝说商务部长改动苛待我国移民的状况,可是后者不为所动。最终联邦政府仅仅做了细小的方针调整,我国移民绝大部分依旧要在埃仑岛登陆受审。
同年春,光绪皇帝的同父异母弟弟、贝勒载涛(1887–1970)抵达三藩,预备调查美国陆军。中华会馆期望贝勒能够游说美国政府,让埃仑岛的移民站迁回三藩市,但最终也没有任何成果。这位贝勒和其时在三藩的华人大约都不会想到,大清国在一年今后就要土崩瓦解了。
对登岛停留的我国人而言,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承受移民官的质询了,此事决议了他们能否进入三藩、留在美国,又或许时命不济而被遣送我国。移民官会问许多问题,然后看答复是否跟请求人在美国的亲属或许雇主的介绍对得上,假如对不上就会有很大的几率被遣送。
1923年一名年青的我国移民正在埃仑岛上承受移民官员的检查 来历:美国国家档案馆保藏相片,编号90-G-124-479
有关移民质询的问题,咱们能够以上文说到的1926年抵达埃仑岛的18岁的“赵玉兰”为例,来井蛙之见。1926年4月7日,赵玉兰同其“母亲”王氏(Wong Shee)一同承受了移民官的质询。起初是二人一同答复几个简略的有关姓名等的问题,然后是二人别离进行独立环节的问答,王氏总计答复了27个问题,而赵玉兰则总计答复了143个问题。
赵玉兰的带有自己相片和签名的美国签证的一角 来历:埃仑岛移民博物馆
以下是赵玉兰独自问答环节的开端部分的记载,由翻译Lee Park Lin居间翻译,其间还包含移民官员所记载的有关赵氏身貌特征(部分粤语音写因无法查询中文详细为何,暂时保存英文原文):
问:你多大了?
答:18岁。
问:你何时何地出世的?
答:宣统元年二月十五日(1909年3月6日),我国香山Wong Lung Doo区的Nom Moon See Gar村。
问:你一向日子在那个村子吗?
答:是的。
问:你结过婚吗?
答:没有。
问:你爸爸妈妈的姓名、年纪和现在寓居地都是什么?
答:家父赵明,又名赵屏东(Chiu Poon Dung),现年55岁,现居蒙大拿州比尤特(Butte)。家母王氏,现年55岁,裹脚,她也是一名移民请求人。
个人描绘(personal description):
性别:女人;种族:我国人;身高:穿戴我国拖鞋的时分5英尺2英寸;黑色头发;深褐色眼睛;中等肤色;鼻梁上有疤痕;右眼睑上方有小凸起;有穿耳孔
问:你说、读、写什么言语?
答:只会中文。
问:你来本国的意图地是哪里?
答:去家父所在地。
问:你从前被捕过吗?
答:没有。
问:你曾受过什么慈悲赞助吗?
答:没有。
问:你或许爸爸妈妈任何一方有从前在疯人院待过吗?
答:没有。
问:你从前有被本国拘捕然后遣送,或许被驱赶然后遣送过吗?
答:没有。
问:你信任多重爱人制(polygamy)吗?
答:不。
问:你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吗?
答:不是。
问:谁在本国养活你?
答:家父。
问:你有什么自己的本钱吗?
答:没有。
问:你有多少个兄弟姊妹?
答:我有五个兄弟,没有姊妹。
问:你有收养的兄弟吗?
答:是的,我有一个兄弟是收养的,其他四个是亲生兄弟。
问:你亲生兄弟们的姓名、年纪和现在住址是什么?
答:Chiu Sue Hin,34岁,他民国七年(1918年)死在了美国;Chiu Ngin Yee, 28岁,在比尤特;Chiu Ngin Sun, 25岁,现跟家父在一同;Chiu Ngin Wing,20岁,也跟家父一同。
问:你的兄弟们都是在哪里出世的?
答:都在我出世的当地。
问:你收养的兄弟的姓名、年纪和现住址是什么?
答:Chiu Jun Hoon, 15岁,现在咱们村子里住。
问:你们家何时收养他的?
答:民国十三年四月一日(1924年5月4日)。
问:他现在跟谁住在一同?
答:他现在跟我的大哥和三哥住。
问:只要你的大哥和三哥成婚了吗?
答:不是的,我二哥也成婚了。
问:你二哥的太太在哪里?
答:她在美国。
问:你其他兄长的妻子有在美国的么?
答:我三哥的妻子请求过一次移民,她在民国十二年七月(1923年8月)来到了美国可是被回绝然后遣送了。
问:她的姓名是什么?
答:梅氏(Mok Shee)。
问:她有过什么孩子吗?
答:没有。
问:你大哥的妻子叫什么姓名?
答:秦氏(Chun Shee)。
问:她有其他姓名么?
答:没有。
问:你从前听到过她被叫做“I So Chun See”吗?
答:我叫她阿嫂,意思是我大哥的妻子,可是她依照姓氏叫秦氏。
移民官问翻译:“I So”是这个意思吗?
翻译答:“I So”意思便是大哥的妻子。
移民官持续问请求人:
问:你大哥有孩子吗?
答:是的,一个儿子,没有女儿。
问:这个男孩儿的姓名叫什么?是什么时分在哪里出世的?
答:叫Chiu Louie Mee, 16岁了,我不知道他在哪里出世的。他现在在我国。我不太清楚他何时出世的,大约是宣统三年(1911年)。
问:你二哥的妻子叫什么姓名?
答:李氏(Lee Shee)。
问:你二哥是何时何地与她成婚的?
答: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美国。
问:你见过你二嫂否?
答:没有。
问:你知道你二哥是否有孩子吗?
答: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
问:你父亲的爸爸妈妈还在吗?
答:不在了。
问:你母亲的爸爸妈妈还在吗?
答:不在了。
问:你见过祖爸爸妈妈吗?
答:没有。
问:你确认你没有见过吗?
答:我见过我奶奶,可是记不清了,我那时分太小了。
问:你父亲有兄弟姐妹吗?
答:没有。
问:你母亲有兄弟姐妹吗?
答:没有。
问:你在我国一向在做什么?
答:我在Dai Look Kay村上学,上到15岁,然后待在家里,没做什么事。
问:你何时入学的?
答:11岁的时分。
问:那是所什么校园?
答:是一座女校。
问:你知道你爷爷奶奶埋在哪里吗?
答:在咱们村子的一个山坡上。
问:你知道他们的姓名吗?
答:我爷爷叫做Chiu Ding Yow,我奶奶是李氏。
问:你大哥埋在哪里?
答:在美国,我不知道切当地址。
问:你爷爷奶奶的坟上有什么特色吗?
答:我从来没有去过,不知道。
上述问题根本都是有关个人家世和家庭成员现状的,尔后移民官持续诘问细节问题,包含在老家的房子的方位和安置等等。美国国家前史档案馆中保藏有海量的相似赵玉兰这样的移民质询记载,许多问题跟赵氏被问到的相同,都是十分屑细的。移民官这样做的意图,是要看请求人在细节质询中是否会暴露出漏洞,以便决议是否批准其移民请求。
18岁的赵玉兰尽管仅仅一名从未走出过香山村庄的“纸面女儿”,但显着她和赵明等人早就商定好了对简直一切问题的应对之法,恐怕还进行过模拟训练,所以才干对答如流,且与其“母亲”的答复互相照应,滴水不漏。
在其时,人们遍及的做法是到美国之前用几个月时刻来了解相关的移民质问询题和答复,在船舶抵达三藩之前会毁掉这些字句。赵玉兰十分年青,记忆力也不错,在问询的最终一环,移民官员让她辨认移民文件中的其兄弟和三嫂梅氏的相片,赵氏皆指认无误。
这位长相周正的姑娘在陈说中说自己11岁入学,15岁停学,也便是在家园受过了四年左右的教育。她这样答复是有针对性的,由于美国1917年出台了新的移民教育测验法案,该法案要求16岁以上的移民请求人需求具有必定的读写能力,不然无法进入美国。其时她现已18岁了,必需要证明自己不是文盲,当然她详细是否受过四年的女子校园的教育,也是无法查清的事,至少她对自己的中文签名是相对娴熟的。
在经过了正式质询之后,赵玉兰成功获得移民身份,登陆三藩,在美国敞开了新的日子华章,一向到2008年在加州谢世,享年100岁。她在美国的一辈子都是以“赵玉兰”的身份呈现的。大约由于她的亚洲女人身份(移民以男性为主),和后来相对完好的家庭阅历和口述前史采访阅历等原因,她的移民质询事例被一些研究者和博物馆视为代表性个案,至今陈设在岛上的博物馆中。
其实,在埃仑岛上的我国人,每个人都阅历了和赵玉兰相同的移民质询,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问答记载。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获准登陆三藩,但也有不少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被遣送回国。
赵玉兰在移民问答记载最终的亲笔中文签名 来历:埃仑岛移民博物馆展厅
赵玉兰抵达三藩的时分是18岁,和她一同来的赵明的妻子现已55岁。但她还不是最老的,拘留所内还住过73岁的老者,他在板屋的一首题壁诗云:“读罢诗书四五担,老来方得一青衫。佳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不知道这位73岁的我国移民是否经过了移民局的检查得以顺畅登埠;假如他被遣送,也不知道是否活着回到了广州。我期望他完成了自己的方案,没有再尝海上波动之苦。
-----
王元崇,系美国特拉华大学前史系长聘副教授。本文图片来历若非特别注明,均由作者拍照供给。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
告发/反应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666666

微信咨询
吃瓜暴走网
返回顶部